-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43 点击次数:51
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吧!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开主页查看
中俄谈的顺利,西伯利亚2号按下加速键,蒙古国收过路费机会来了
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近日的声明将"西伯利亚2号"项目重新推至台前,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能源工程在2020年设计之初就被视为改变区域能源格局的关键,但其间经历的三年谈判拉锯战,远比外界想象得更具戏剧性。
2025年的谈判桌上,价格分歧曾让双方几乎撕破脸皮。
中方谈判代表拿出计算器反复核算,坚持要求采购价格必须贴近俄国内每千立方米60美元的补贴价,这个数字比俄罗斯出口欧洲的长期合同价低近40%。
莫斯科的能源官员私下抱怨,这样的价格体系即便算上运费节省,利润率也薄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层。
但真正让谈判陷入僵局的,是双方都不愿明说的战略焦虑——中国发改委的能源安全评估报告显示,若该管线满负荷运行,俄罗斯天然气将占据中国总消费量的32.7%,这个数字触动了北京对单一供应源的本能警惕。
管道路线之争则暴露了更复杂的利益网络。
俄罗斯能源部坚持让管道穿过蒙古国境内的方案,表面上是缩短直线距离,实则暗藏地缘算计。
蒙古国能源局官员透露,若采用过境方案,乌兰巴托计划收取的过境费约合每千立方米3.5美元,按30年运营周期计算,这笔隐形支出将让中方多支付近45亿美元。
更关键的是,蒙古作为第三方过境国,客观上为莫斯科保留了制衡北京的潜在手段。
不过这种算计很快遭到反噬,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对蒙煤炭进口量骤降18%,被外界解读为对蒙古过境方案的无声警告。
转机出现在2024年春天的某个深夜,克里姆林宫能源顾问的手机收到北溪2号海底管道腐蚀检测报告。
这份标注"绝密"的文件显示,受损管道的修复成本高达新建项目的70%,且存在被北约持续破坏的风险。
48小时后,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高管们被紧急召集,会议记录显示,某位副总裁在发言中强调:"东方市场不是备选方案,而是唯一出路。
"几乎同时,北京方面接到美国商务部拟扩大液化天然气出口限制的内部通报,这促使中国国家能源局连夜调整了能源安全应急预案。
目前摆在谈判桌上的方案呈现出微妙平衡:蒙古国可能获得过境权,但收费机制改为与输气量挂钩的动态模式;价格公式引入与中国LNG进口均价联动的调节系数;双方约定在2030年前将俄气占比控制在28%以内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